/personal/wealth/latest_news/.elements/
0

2025Q4布局關鍵字 債券鎖利、金融利多、AI續強

#美股 #金融股 #AI

 

本期重點摘錄

BLINE02

  • 重起降息,趁早卡位債券創造優利現金流
  • 降息加監理鬆綁,力挺金融股後市表現
  • 龍頭企業加持!AI題材未停歇

 

重啟降息,趁早卡位債券創造優利現金流

  為緩解通膨壓力,2022年3月 Fed啟動升息循環,且截至2023年一共升息5.25%,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一度突破5%,讓市場進入高利率時代。

      

  自從2024年9月Fed宣布降息2碼,開啟新一波降息循環,但受到關稅可能引發通膨回升的擔憂等因素影響,Fed於2024年12月暫停降息,直到2025年9月美國就業市場數據轉弱,促使Fed重新啟動降息。根據利率點陣圖暗示Fed 2025年12月前將再降息2碼,預期本波降息循環可持續至2027年,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表達應加速降息,市場預期其提名的Fed 新任主席立場偏向鴿派,甚至預期新任主席於2026年6月上任後可望加速降息,研判隨Fed持續降息,高利率環境將逐步消退,未來新發行的債券票面利率可能因此降低,投資人現在可利用債券等固定收益商品鎖定未來金流收入

 

  舉例若是短期間有金流需求的投資者,可透過10年期內到期或可提前贖回、票面利率>4.5%、信用評等在A級以上等條件,篩選出適合的高評等債券;若是有長期金流需求投資者,可考量將20年期以上、票面利率>4.5%、信用評等在A級以上的高評等債券納入篩選條件。

   

策略重點:

  • 高息環境步入尾聲,卡位債券商品創造穩定現金流
財管專業度專案_市場洞察週報_設計需求-分隔線4

降息加監理鬆綁,力挺金融股後市表現

  Fed主席鮑威爾表示本次降息為「風險管理式降息」,並給出穩健的經濟展望,有助美股經濟軟著陸後再加速,降息期間有利美股及金融股表現。同時,回顧2019年7月及2024年9月首次降息後3個月、6個月,金融股平均表現勝過大盤,且銀行、金融服務產業受惠程度最為顯著。

 

   此外,Fed根據2025年6月壓力測試結果,對美國大型銀行實施新的資本門檻要求,並研擬下修「增強型補充槓桿率(eSLR)」規定,進一步增加股市及債券交易動能。且大而美法案(OBBBA)上路,亦有利於企業投資、併購及有助承銷業務。因此美國釋出多項金融利多政策,有助推升整體金融股表現。

  

策略重點:

  • 降息與監理鬆綁等政策利多,有助刺激金融股獲利並超越大盤表現
Fed首次降息後金融股次產業平均績效表現202510

過去績效僅提供參考,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且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指數。

財管專業度專案_市場洞察週報_設計需求-分隔線4

龍頭企業加持!AI題材未停歇

  參考學術報告與行業研究顯示,採用AI將大幅提升勞工約3成生產力,儘管目前依照企業人數計算,美國企業採用AI的比例仍然偏低,但調查顯示未來6個月將持續提高。另由於AI需求強勁,微軟、Meta等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表示將擴大資本支出,以及OpenAI、甲骨文等企業揭示擴建資料中心計畫,突顯大型企業持續看好AI產業前景,帶動AI相關供應鏈走強。

 

   此外,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視覺(Machine Vision)等應用將逐漸普及,研調機構預估全球AI市場規模將從2025年7,580億美元成長至2034年約3.6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9.2%。

  

   由於AI基建需求持續熱旺,帶動半導體股從2025年7月起再度轉強。研判未來隨著AI應用更廣泛,軟體與服務類股亦可望受惠

策略重點:

  • AI應用持續擴大、長期需求不變,軟體與服務類股同步受惠
全球AI市場規模

更多市場資訊與資產配置建議,可洽所屬理專或分行

免責聲明:

  1. 本研究報告為無償提供,未經本公司書面同意,請勿將本研究之內容外洩予他人。
  2. 本研究報告係證券分析人員根據各項市場資訊加以整理彙集及研究分析之分析意見及建議,僅供參考,投資人仍應審慎考慮本身之風險。並為判斷,依法本公司不得代理投資人決定投資事宜或就投資人最終證券投資決定之損益為任何責任分擔。
  3. 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本公司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
  4. 本研究報告不代理投資人決定投資事務,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金融商品相關記載或說明,並不構成要約、招攬、宣傳、建議或推薦買賣等任何形式之表示;外國有價證券係依外國法令發行,其公開說明書、財務報告、績效等相關事項,均係依各該外國法令辦理,投資人投資外國有價證券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本金之損失、價格波動、匯率變動及政治等風險等,投資人應自行於投資前審慎詳閱各該金融商品說明文件,並衡量自身之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人如參考本報告進行相關投資或交易,應自行承擔所有損益,本公司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且非經本公司同意,不得將本報告內容之一部或全部加以複製、轉載或散布。
  5.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Tel:(02)2326-8899 Fax:(02)2709-2697 地址:台北市仁愛路4段118號12樓 (99)金管證投字第零玖玖零零伍陸柒壹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