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Tue May 06 18:20:00 CST 2025

永遠買得起通膨阿嬤的焢肉便當

當你發現,以前只需要一張百元鈔票就能買到的焢肉便當,如今卻要掏出兩張,雖還有找零,但便當並未升級為豪華套餐,難道鈔能力減弱了?在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影響下,再次掀起投資人對通膨的討論。美國前總統雷根曾形容通膨如同強盜與搶劫犯,認為其破壞力極大。這股不可小覷的通膨力量究竟源自何處?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你是否意識到,投資理財是讓你的財富保值、提升購買力的關鍵?

一、什麼是通膨?影響通膨的因素有哪些?

通膨指的是整體物價持續上升,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簡單來說,過去100元能買到一份焢肉便當,現在可能只能換來幾片香腸的便當。衡量通膨的指標之一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透過加權計算各類物價變動,來呈現平均物價漲幅。以台灣2024年主計總處公佈的數據為例,CPI年增幅為2.2%,其中食物類上漲3.7%,居住類上漲2.2%,日常生活較頻繁消費的項目漲幅越大,民眾對通膨的感受就會更加深刻。

 

造成通膨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包括:

●消費需求增加:當大家手上有錢、搶著買東西,商家便有調漲價格的空間。特別是當經濟繁榮、薪資增長,消費力隨之提升,最終推動物價上漲。

●生產成本上升:原物料、運輸費用、人工成本上漲,便當店經營成本變高,店家只好將成本轉嫁到商品價格上。例如烏克蘭戰爭與中東局勢動盪導致原油、天然氣供應減少,能源價格上漲,相關商品或服務也因此面臨漲價壓力。

●貨幣發行數量過多:當央行過度發行貨幣,錢變多但東西沒變多,物價自然上漲。雖然這點不容易直接觀察,但卻是造成長期通膨、物價難以回落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通膨讓實質薪資縮水,謹慎理財維持實質購買力

如果你把錢放在家裡保險箱,一年後還是那筆錢,但它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以通膨率2%來計算,今年花100元能買的商品,明年可能要花102元才能買到。而即使選擇將錢存入銀行,以目前新台幣定存年利率約1.7%來看,仍然低於近年超過2%的通膨,資金雖然緩慢增長,但實際購買力卻在減弱。因此,理財不僅可以積累財富,更能避免資產縮水。唯有讓資產增值的速度跟上甚至超越通膨,才能確保自己的財務狀況不受物價上漲的侵蝕。

 

三、怎麼計算扣掉通膨後的「實質報酬」?

舉例來說,如果你投資一項商品,並在一年後獲得5%的報酬率,而當年的通膨率為2%,那麼你的「實質收益」其實只有:5%(名目報酬) - 2%(通膨率)= 3%(實質報酬)。這3%才是真正購買力提升的部分。

 

以台灣加權指數為例,從2004年底的6,319.69點攀升至2024年底的23,035.1點,相當於平均每年上漲6.83%。在這20年間,年均通膨率為1.36%,若僅計算價格漲幅,而未納入現金股利計算,這20年的實質投資報酬率約為5.47%。不過,提醒的是,投資不會一路順遂,股市有漲有跌,並非每年穩定增長,唯有長期布局,才能更好地掌握市場的長期成長潛力(資料來源:彭博、主計總處)。

 

四、通膨怎麼影響政策利率、債券與股票?

  1. 政策利率:央行肩負穩定物價與促進就業責任,當通膨率超過央行目標範圍時,央行通常會透過升息來抑制通膨,因為升息會增加借貸成本、減緩消費與投資,進而達到抑制物價上漲的效果。反之,若通膨過低甚至出現通貨緊縮,消費者不願意額外花錢,央行則可能降息,以刺激消費、投資與經濟成長。不同國家央行的通膨忍受程度不一樣,例如台灣市場常參考美國聯準會的2%通膨目標作為警示線,而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膨警戒線通常較高,例如印度央行的通膨警戒設定在4%。

 

  1. 債券:當通膨加劇時,央行往往透過升息來壓制通膨走勢。利率提高使得借貸成本上升,企業新發行的債券就必需以更高的利息來吸引投資者,相較之下,先前已發行的債券因殖利率不如新債,導致債券價格可能下跌。但對於投資者而言,新發行債券的票息收益也相應提高,提供較佳的投資回報。

 

  1. 股票:通膨提高企業借貸成本,可能壓縮企業獲利,導致市場投資氣氛轉趨保守,股市資金流動性降低。然而,擁有競爭優勢或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往往具備成本轉嫁能力,在毛利較不受影響下依然能維持獲利成長,使股價上漲。提醒的是,在高通膨、高利率環境下,投資人更需關注企業財報中的負債槓桿比例、資產流動性與獲利能力等關鍵企業財務指標,避開財務健全度不佳的公司。

 

以美國市場為例,根據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數據,1975-2024年的50年間,美國標普500指數含息年化實質報酬率為8.29%,10年美國公債收益率為2.29%,3個月美國國庫券(類似短期存款)僅為0.55%。雖然在短期的角度而言,通膨的突然上升(例如烏克蘭戰爭)可能不利債券及股票。但長期而言,股票雖然價格波動較大,但價格上漲潛力通常較債券上漲幅度更大。當然,為了降低市場劇烈波動帶來的資產縮水風險,仍需適度配置債券與緊急備用金。個人的資產配置應依據自身收支狀況、風險承受度與市場變化進行調整,透過穩健的投資策略,才能在市場波動時不需要過度擔心,同時在長期累積財富的過程中,確保資產購買力不受通膨侵蝕。

(資料來源: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各類資產扣除通膨的報酬率)

您可能有興趣